•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土淘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市场行情 » 正文

    共享农庄五大发展模式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4 20:35:35    浏览次数:299    评论:0
    导读

    据《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2850亿元,增长率43.81%。截止到2017年12月,共有190

    据《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2850亿元,增长率43.81%。截止到2017年12月,共有190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投资,投资金额达1159.56亿元。农业作为最古老、最传统的基础产业,也面临了“共享”的冲击,共享农庄应运而生。随着农庄“共享”程度的不同,其发展的模式也会发生差异,需要合理规划设计,调节不同地域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1、全开放式共享农庄
    即全天候开放的共享农庄。如美国就有一个“艾米农场”定了4个“随便”的规矩,门随便进、活随便干、菜随便摘、钱随便给。这种模式要求农场主与参与共享的人群社会觉悟高,自觉性要强。
    2、部分资源开放式共享农庄
    农庄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和自身的资源特点,不是全时间开放,或者不是农业生产过程全过程开放,或不是所有资源开放(部分资源开放),现代农业领域中的相关设备一般为产业链上需要用到的大型与中型机器,如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都是农忙时才会用到,其他时候只能闲置,但却需要大额资金购置,这样可以发展“农具共享”、“农机共享”、“烘干设备共享”式的共享农庄。
    3、田地认领式共享农庄
    源于瑞士和日本,适合近郊的家庭农场,也被称为“社区支持农业”。让城市居民选择“认领一块田”的模式走进田园,认领了土地的会员可以选择定期或不定期选择闲暇时自己或带孩子一同去共享农场观光并参与田间劳作。
    4、参与教育式共享农庄
    该模式将学校的课堂教育、实践教育与农场生产结合,通过学生在农庄种植农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参与养殖动物等过程,不仅能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与作物、动物生长发育的关系,还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如美国的“教育农园”,农庄经营者以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生活文化等资源为内涵,对中小学生、幼儿园孩子或一般游客设计体验活动,经由详实的引导解说服务,满足游客知性及体验的需求,完成自然生态教育,同时促进城乡交流。
    5、夏令营式共享农庄
    利用学生暑、寒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农庄参与管理、劳动,体验劳动收获的乐趣。目前国内外均比较多,比如小蜜蜂生态农场组织的“都市小农夫夏令营”,以回归土地、学会感恩、拓展视野、提高综合能力为宗旨。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tutao.com/news/show-105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help@91tutao.com。
    0相关评论
     

    (c)2016-2023 土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03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