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土淘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市场行情 » 正文

    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7 21:25:11    作者:网络    浏览次数:552    评论:0
    导读

    秸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涉及众多方向,包括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肥料、秸秆高值及综合利用几方面。 秸秆还田 描述:秸秆还田一般分机械直接还田、覆盖栽培还田和堆沤腐解还田几种方式,国内外在秸秆还田利用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重点集中于秸秆利用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 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户看不到秸秆机械

    秸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涉及众多方向,包括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肥料、秸秆高值及综合利用几方面。
    秸秆还田
    描述:秸秆还田一般分机械直接还田、覆盖栽培还田和堆沤腐解还田几种方式,国内外在秸秆还田利用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重点集中于秸秆利用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
    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户看不到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益处,使得秸秆乱堆乱放,任其烂掉,有的干脆一把火烧掉,既污染环境,又使土壤表层焦化,制约了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还田机具配套不完善。现有机具性能基本能够满足农艺要求,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多数秸秆还田机械对平原地区较适合,而对山区丘陵和小块土地则很不适应,推广比较困难。
    建议:应加大秸秆还田机械新产品的研制。如联合收获机附带秸秆切碎装置能使作物收获与秸秆还田有机地结合,大大降低作业成本且灵活方便,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秸秆还田方式。农艺、生物工程技术与农机相结合是农业机械化的必由之路,秸秆还田机械化能够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促进秸秆腐解。
    秸秆饲料
    描述:目前秸秆饲料加工处理的方法很多,大体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技术法等。其中,生物技术法包括青贮和微贮。
    现状: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市、区)已经建立了13个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区、380个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建议:近年来,秸秆饲料加工领域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生物发酵、秸秆颗粒饲料和膨化秸秆等,但各有其弊端和局限性。在各种处理方法中,单一处理的消化率和采食量不能大幅度提高,因考虑各种方法的特点,应发展多元复合技术,如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相结合。
    前景:总体而言,我国饲料秸秆还处于粗放型使用阶段,加大科研力度和成果转化,使秸秆饲料加工走产业化道路,发展商品化生产是未来开发利用秸秆饲料的发展趋势。
    秸秆堆肥
    描述:堆肥技术是国际上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生物处理技术。它借助于混合的微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将有机固体废弃物改良成稳定的腐殖质,用于肥田或土壤改良。堆肥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效果,并且具有经济、实用,不需外加能源,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
    现状:国内外堆肥已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传统堆肥一般只是简单地将原料堆成一堆,很少进行通风和管理。这种传统堆肥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堆肥方法,适合于农户小规模的有机肥积造。传统堆肥堆温低,分解缓慢,易产生硫化氢以及其他臭味化合物。
    问题:堆肥接种剂混乱,质量不稳定。相当菌剂组合不稳定,应用效果不明显;众多菌剂没有规模发酵生产,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堆肥生产缺乏规范的工艺及技术参数。许多堆肥场完全没有工艺,全靠经验,也没有质量标准,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经常处于停产或不正常生产状态;缺乏适宜的规模化生产成套工艺及设备。
    建议:应促进技术工艺研究方与设备开发方开展交流,使得设备跟上原料变化,从而避免因长期试生产而导致成本提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发展的局面出现。
    秸秆高值与综合利用
    描述:秸秆高值利用除了可以造纸,还可面向许多新兴材料和产品领域,如秸秆生产膜材料、塑料、包装材料,或利用降解后的秸秆生产酶制品、生化制品等。同时也可以培育“链式种植养殖”生态农业模式,如“秸秆→食用菌→蚯蚓”。
    问题:以秸秆制浆为例,目前,国内许多造纸厂都以秸秆为主要原料,但其采用的碱蒸煮法所排放的废水(黑液)造成了环境的极大污染。
    建议:今后应该多探索建立诸如“秸秆→食用菌→蚯蚓”的“链式种植养殖”生态农业模式,将“养殖链”发展成为“产业链”,利用现有食品加工厂的设备条件及加工能力,将食用菌、蚯蚓进行深加工,从而不断提升其增值效益。
    前景:目前,我国各地形成了一些循环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如南方的“猪-沼-果”、北方的“四位一体”、西北的“五配套”等。但这些技术由于政策缺乏、成本高、针对性及稳定性差等,尚未在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应用现代生物及工程技术,研制高效的具备不同功能要求的生物制剂及产品,并建立不同规模的工程示范。
    稿件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孙振钧
     
    (文/网络)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网络原创作品,作者: 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tutao.com/news/show-351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help@91tutao.com。
    0相关评论
     

    (c)2016-2023 土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03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