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土淘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专家观点 » 正文

    用高科技替代除草剂 保障粮产与食品“双安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16 14:35:07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593    评论:0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强贸易管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同样带来严峻考验。”近日,在江苏扬州江都区宜陵镇北斗导航数字化精准化物理除草新技术现场会上,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说,对于小麦生产,春天正是增产保产的关键之时。然而,面对田间大面积杂草的影响,种植大户面对农业劳动力紧缺,往往是采取过度使用除草剂来解决粮食生产中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强贸易管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同样带来严峻考验。”近日,在江苏扬州江都区宜陵镇北斗导航数字化精准化物理除草新技术现场会上,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说,对于小麦生产,春天正是增产保产的关键之时。然而,面对田间大面积杂草的影响,种植大户面对农业劳动力紧缺,往往是采取过度使用除草剂来解决粮食生产中的问题。
      “目前,除草剂使用已占农药用量的60%,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亟待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创新来解决难题。”张瑞宏教授说。
      小麦、水稻、玉米生长过程中,田间会产生大量杂草,这个时候就需要除草。在传统农业作业时期,主要靠人工清除。“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药化肥的不断开发,茎叶处理剂、触杀性除草剂等开始大量使用,用量至今仍居高不下。”扬州市农艺师季章定说,解决除草剂污染难题,已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大事,迫在眉睫。
      专家介绍,除草剂的残留和毒性比虫药病药多得多,也强得多。大量过度使用除草剂,给农作物和环境带来的危害很大。如,苄嘧磺隆是全球范围内大面积施用的内吸型、传导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其极易对生态环境、粮食作物产量、食品安全和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
      此外,在除草、防治病虫害时,国内大量使用的仍以手动和机动迷雾器等小型施药机械为主,其作业精度差且成雾药滴直径大,药滴易从叶片表面滚落,导致近70%农药流失到土壤,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
      在专家看来,要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难题,关键要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种植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生态环保绿色化,促进中国农作物栽培科学繁荣发展,切实保障新时期我国农产品的量质安全与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北斗导航、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先进制造等技术领域的快速兴起和蓬勃发展,我国正在打造农业机械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链,一批自主创新成果正在颠覆粮食生产与食品传统生产方式,催生一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如扬州大学张瑞宏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旋耕播种火焰封草复式作业机、北斗导航数字化对行机械除草机的作业,核心技术就是北斗导航数字化精准化耕播中耕技术。
      “我们从两年前就开始开展联合研发,根据2018年与2019年的小区试验,小麦采用火焰封杀草种,其有效率为90%,比采用除草剂封杀草种的有效率提高了5%,小麦水稻采用机械精准对行除草2次,其除草总有效率达95%。”张瑞宏说。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tutao.com/news/show-517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help@91tutao.com。
    0相关评论
     

    (c)2016-2023 土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03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