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土淘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市场行情 » 正文

    温室大棚草莓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6 16:07:32    浏览次数:247    评论:0
    导读

    草莓已成为我国南北冬夏栽培的主要蔬菜型水果品种,多以保护地栽培为主,面积逐年扩大。但在生产上常常出现产量低、品质差、病害

    草莓已成为我国南北冬夏栽培的主要蔬菜型水果品种,多以保护地栽培为主,面积逐年扩大。但在生产上常常出现产量低、品质差、病害严重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谈一谈大棚草莓的栽培关键技术要点,供栽培者参考。
    1、地势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不积水,能灌能排,浇灌方便,水源充足的地块建棚栽培。最好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土,有利于草莓的须根系生长发育,同时要施足底肥,最好选择充分腐熟的牛羊粪8000kg/667m2以上,并依据其喜氮高钾中磷的需肥特点,配施100kg的蔬菜专用的袁士高钾(12.8.22)缓施复合肥,均匀撒施地面混土后做畦。草莓最忌重茬,重茬会让黄萎病、根腐病、革腐病等一些土传病害发病机率增加。所以要进行土壤消毒。目前最安全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是在棚内将土壤深翻、灌透水、履盖大棚膜或薄膜,密封高温45~55℃,45天,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采用南北向深沟高畦,畦面上宽40cm(下宽60cm),沟宽40cm,沟深20cm,畦面要平整,定植后中间开一小沟,以便于安放滴灌设施浇水追肥。
    2、光温管控
    根据草莓喜光爱直射的特点,选择棚向朝阳不遮阴,光照条件好的温室大棚,大棚膜要干净,经常去除灰尘,保证良好的透光率。草莓生长发育对温度要求是前期高、后期低。一般前期为促进花芽的发育,白天可保持在28~30℃,夜间12~15℃,最低不低于8℃。现蕾期白天25~28℃,夜间10~12℃,夜温如超过13℃就会引起花芽退化,雌雄蕊发育不良,花期白天适温为23~25℃,夜间8~10℃,有利于开花授粉受精。果实膨大期,白天20~25℃,夜间6~8℃,有利养分积累促进果实膨大,减少小果率。采收期白天保持20~23℃,夜间5~7℃。在草莓生长和果实膨大期,光照不足的要及时补光防止草莓进入休眠。方法是:每亩设25个100W紫外线补光灯,每天早上补光3~4h,对提高产量,降低畸型果有良好效果。
    3、水肥管理要加强
    草莓在保护地中栽培,生长周期加长,从而对水肥的需求增强,所以需要不断的供给水分和养分,否则会引起植株早衰而造成减产。判断草莓是否需要灌水的方法是早上看植株叶边缘是否有水珠吐出现象,如没有说明就需要灌水了。推广膜下灌水这样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可使根茎部保持湿润,利于植株生长,草莓从定植到盛果期至少要进行4~5次的追肥浇水,即定植后盖膜前、开花期、果实膨大期、采收期、盛收期等,一般在生长前期每20天追肥浇水一次,每追肥一次结合浇水。可采用冲施肥,如复合微生物腐植酸肥料芽枝峰、芳歌、滴龙、滴艳、水溶型磷肥等,方法是:第一次在缓苗后随浇水冲施25%,芽枝峰20kg+50%高磷型水溶肥5kg。坐果期随冲施25%滴龙20kg,加50%芳歌高氮高钾水溶肥5kg。在膨大采收期冲施25%滴艳20kg加50%芦歌高钾水溶肥5kg。可提高植株抗病性,减少灰霉的感染和烂根.生理落花等生理障碍。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含糖量,增加果实硬度和表光性,而储耐运。
    4、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
    (1) 草莓根茎腐病
    发生期在秧苗移栽成活后——初花期。条件是遇到连阴雨天气,一般田间湿度大,易感染根茎腐病的病菌到盛花期达到高峰。防治方法:控温降湿通风降湿,控制氮肥施用量,药剂防治方法:采用10%氟硅唑2 000倍+磷酸二氢钾400倍液加淑梅200倍液喷雾或灌根。
    (2) 灰霉病
    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低温阴雨(雪)天气造成田间湿度大,棚温在22℃以下时草莓秧苗生长势较弱。晴天后易感染灰霉病菌,观察发现发病初期主要在易存水的地方首先发病如叶尖、叶缘、幼果顶部和基部等。防治方法,宜通风时,及时通风,不浇明水,栽植密度要适宜,减少氮肥用量,防止丰长,增加光照。发生后药剂防治可用20%速克灵烟雾剂100g/667m2选择傍晚时刻密闭棚室在棚内均匀布放熏蒸,可连续2~3次,且不可在高温下密闭熏蒸,也可用50%乙烯菌核利粉剂500倍,每隔5~7天喷雾连续2~3次。
    (3)霜霉和疫病
    在棚室连续出现高温高湿时,容易感染霜霉和疫病,主要危害根部,使根冠部或根基部变褐色,植株上部萎蔫、干枯死亡,防治方法:保护地栽培注意温度,湿度控制,必免高温高湿。药剂防治采用55%烯酰吗啉400~600倍液喷雾,时针可加磷酸二氢钾400倍液喷雾。
    (4)生理病害与缺素症
    ①果实白化病:设施栽培中经常会发现有浆果呈白色或淡黄色或部分白化界限分明,这是白化病、白化果发育同正常果一样,只是没有颜色,没果味,果较软,外观差,易腐烂。发生较普遍白化病主要是环境因素和生理失调造成的。植株生长过肥,氮肥过多,果发育期夜温过低,湿度过大,光照不足均可造成。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生产管理,控制氮肥施入量,多施有机肥和缓施肥,增加光照补偿,合理调整温湿度减轻病果的发生。
    ②草莓生理性缺钙:草莓在生长期内常出现缺钙现象,影响果的发育和果的质量。突出体现在显蕾期,土壤干燥,稻田改种草莓地块及易出现缺钙现象,典型的特征是叶焦,叶片皱缩,叶顶端不能充分展开并变黑色、干枯,顶端干枯部位与内部有淡绿色或淡黄色界限。防治方法定植前结合整地施石膏35~70kg/667m2,可有效防治缺钙现象,叶面补钙。在现蕾初期采用0.3%氯化钙400倍液喷施2~3次。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tutao.com/news/show-77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help@91tutao.com。
    0相关评论
     

    (c)2016-2023 土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03464号